科技园新闻图片

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服务平台 > 科研平台

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发布者:cumtuspadmin 发布时间:2021-11-30 浏览次数:4585

  煤层气资源与成藏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位于江苏省徐州市中国矿业大学国家科技园B座,于2008年经教育部批准依托中国矿业大学建设的煤层气基础理论与开发技术专业研究平台。

  实验室依托中国矿业大学矿产普查与勘探国家级重点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和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等学科平台,围绕煤层气基础地质科学问题,以丰富和发展我国煤层气勘探与开发地质手段、加快煤层气勘探步伐、提高我国煤层气资源级别、完善和发展我国煤层气成藏地质理论、提高煤层气有利区带预测精度,进而促进我国煤层气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国家需求为研究目标,基于国家需求,目前已形成了五个稳定研究方向,即煤层气成藏动力条件与地质选择过程、煤层气资源评价与有利区预测理论与方法、煤层气富集高渗区形成机理、煤层气地震勘探信息处理理论与方法、煤储层排采动态地质效应及机制。五个研究方向以煤层气基础地质和应用地质为主,兼顾地质技术开发,目的是以基础研究带动技术创新,为国家煤层气产业可持续发展以及煤矿安全生产、大气环境保护等提供支持。

  近年来,实验室围绕煤层气地质与勘探中存在的重大科学问题,承担了包括国家煤层气重大专项、国家973计划课题、国家86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一批高层次基础研究项目等在内的科研项目371项,在煤层气成藏动力条件及其控藏效应、多相介质煤岩体渗流特性物理模拟与数值模拟、煤层气成藏过程数学模型及数值模拟软件、煤层气有利区带动力学定量预测理论与技术、重点煤矿区煤层气资源潜力评价等方面取得创新成果,形成了自身鲜明的研究特色与优势。科研成果获奖18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13项,国家及省部级优秀博士论文4篇次;获得国家专利19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5项、国家软件著作权6项;出版学术专著13部,发表论文300余篇,被SCI、EI等收录140余篇。

  实验室高度重视学术梯队的建设与发展,重视高层次人才的培养、稳定与引进。目前拥有固定人员55人,在职称方面,教授16人,副教授23人,高级工程师2人,讲师14人,高级职称人员占74%;在学历方面,博士学位获得者42人,占89%;在年龄方面,35岁以下26人,36~45岁8人,46~55岁16人,55~60岁5人,分别占46%、15%、28%和9%;在专业方面,涵盖了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地质学一级学科、地理学一级学科等。在高层次人才方面,7人次入选教育部、江苏省、新疆自治区人才计划,2人次获全国和行业学术性荣誉奖励,3人次新担任全国本行业学术组织副主任(秦勇),1人应邀担任本领域国际顶尖学术刊物Int J Coal Geo编委。

实验室多方筹集经费,努力建设实验创新平台,目前拥有各种设备223台(套),其中大于10万元的设备24台(套),设备原值2615.67万元。建成了煤储层及煤层气物质成分与物性检测系统、煤层气成藏动力学实验分析系统、煤层气田地质信息探测与解译系统、煤层气开发动态数值模拟与物理模拟系统等四个实验创新平台。为实验室承担国家重大重科学研究任务和人才培养创造了良好的硬件条件。

  实验室建设目标是,面向落实煤层气勘探开发战略基地的国家需求,针对我国煤层气产业近期~中期亟待解决的重大地质科学问题与技术基础问题,重点研究与煤层气成藏作用、煤层气富集高渗区分步规律、煤层气资源潜力预测、煤层气地震勘探信息处理、煤储层排采动态效应等有关的科学与应用基础问题,研究成果总体上居于国际前缘;搭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煤层气基础地质研究与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平台,力争在3~5年期间形成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能力;大力培养和引进能够跟踪国际发展前沿、具有较强科技创新能力的人才,建设一支在国际同学科领域具有强大学术影响力的创新团队。

  实验室将按照教育部关于重点实验室建设的有关规定和精神,本着“联合、开放”的方针,将实验室硬件建设与相关学科研究队伍建设有机结合,搭建高层次科技平台,建设高素质研究队伍,形成高水平科研实体,面向全校及全社会开放,积极促进基础研究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为国家煤层气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服务。